“蜘蛛侠”汛前“会诊”百年米轨人字桥

作者:谢一可    来源:中国铁路昆明集团    时间:2021-03-24 15:27:28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彭建清 夏万举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在线中国铁路报道  3月23日早晨,滇越铁路米轨人字桥在鸟鸣啾啾、河水潺潺中苏醒,迎来风和日丽的一天。

 由于滇南地区雨季来临较早,防洪准备工作必须赶早做足。头一天已经申请了天窗点外计划,23日上午,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开远桥路车间主任陶学刚带领湾塘桥隧工区11名职工,计划对人字桥进行汛前隐患排查。

       世界闻名的人字桥位于百年米轨滇越铁路波度箐站与倮姑站之间,桥两侧是200米高的悬崖峭壁,隧--隧相连,桥面与谷底南溪河支流——四岔河相距100多米。从远处看,这座巧夺天工的人字桥仿佛一个钢铁巨人,飞跨于两山绝壁之上。一百年来,默默承托起滇越铁路来来往往的列车,为云南的政治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至今每天还有两对中越国际联运列车运营。

       留下两名职工在桥下进行安全卡控。其他职工抬拾工具来到人字桥旁。陶学刚组织班前点名分工,并清点当天的工具设备。由于当天需要通过高空作业对桥梁进行全面检查,所以他们特别检查了防护工具。

       确认可以上桥后,陶学刚反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以及检查关键项点。

       3名青工在2位老师傅带领下在桥面上开始做安全防护工作。确认栏杆牢固后,他们将安全绳结成23个扣,绑牢在栏杆上,另一端垂到桥下支座处。

       陶学刚等4名职工顺着便道来到桥底支座处。

       清除支座落叶,拆开防尘盖板,刷去灰尘,从各个方位对支座进行检查后,做好检查记录。

       经历百年风雨洗礼的钢梁桥铁骨铮铮、巍峨耸立在峡谷中,显得俊秀清奇,这离不开一代代米轨工务人年复一年用心维修养护。

       “我在这里工作30年来,就是20年前一次落石砸伤两根联结杆件进行了更换,此外,没有见这座桥更换过钢材。”陶学刚说道,“我们每个季度都要对桥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维修养护,主要就是更换螺栓、除锈、刷漆、注油等工作。”

       陶学刚他们将身上的安全带扣牢在吊臂扶手上,并将桥上放下来的安全绳一端栓牢在安全带上,做好双重防护。

       4人开始向上攀爬检查桥体吊臂和联结杆件。

       一侧支架由两个吊臂联结而成,4人分两组并列攀援而上。前面的人手持检修锤,后面的人背着工具包,相互配合,相互卡控。陶学刚边爬边大声提醒同事们抓牢踩稳。

       峡谷的风吹得悬崖上的树枝飘摇,树叶“刷刷”作响。脚下百米处,南溪河的一级支流——四岔河“哗哗”流淌。旁人看来的美景,对攀爬在桥上的职工来说,却是一种极大的心理考验。

       站定,扣牢,踩稳。一只手抓好防护栏杆,另一只手握紧检修锤,“叮叮当当”的敲击声清脆地回荡在山谷里。

       “这是通过敲击,听声音、观杆件,检查钢梁是否有裂隙等问题。”负责防护的职工告诉我们。

       陶学刚不时将手中的检修锤换成望远镜,对难以攀爬到的地方仔细察看。

       头顶阳光炫目,耳畔风声震耳,脚下是百米深渊。或许是感到短暂的眩晕,副工长郑荣伟将头抵在支架上休息了几秒钟,随后又整个身体趴在支架上,把头探出支架外侧继续观察支架背部的情况。

       因为人字桥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潮湿多雾,他们主要目的是检查桥体螺栓是否松动,联结杆件是否锈损,漆面是否起壳、粉化等。

       “螺栓下倘若有锈渍溢出,那就说明松动了。一旦雨水淋入,就容易脱落。”

       向上,后退,又向上,再间或翻到两个吊臂之间的横梁上,4人一尺一尺地过滤着桥体的安全情况。

        “叮当”声和陶学刚的叮嘱声、提醒声不断回响在山谷,又被风撕裂,吹散。

       桥面上5名防护人员的工作服被吹得鼓鼓囊囊,他们或跪或站,紧紧盯着桥下绳子那头牵引着的工友。随着工友的移动,调整自己的位置,收紧绳子的长度。

       站在他们身旁,记者尝试踮起脚尖探出头向下拍几张照片,但眩晕和恐惧很快就让记者放弃这一打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已是13时,桥梁支座支架检查结束。在陶学刚的指挥下,工友们回撤到桥面上,将检查结果记录到台账上。脱下安全带的他们接过工友递来的水,换上了一副轻松的神情。

       接着是对桥面进行检查。刚才负责防护的5名职工分工协作,检查钢轨几何尺寸,检查螺栓是否松动,检查漏水孔是否堵塞……

       完成所有工作,已经是14时。陶学刚组织大家进行班后总结,通报当天检查结果,并指出当天作业不到位或考虑不周的地方。

       一切结束,大家拿出包里的干粮充充饥,收拾起工具,穿过120隧道,走在返回工区的路上。

       “刚刚开始爬桥那一年,我经常做噩梦,梦见掉下去,又掉不到底。”在湾塘工区工作了20个年头的郑荣伟边走边和我们聊起过往。

       “我第一次爬这座桥的时候,站在桥上腿也会软。”老行家陶学刚哈哈笑着,并不掩饰自己青涩的过去,“我父亲也是米轨工务职工,从小就多次跟着父亲坐着小火车穿过人字桥,当时一过桥,就必须把窗子关上,我父亲告诉我是因为桥上风太大……”

       收工后的时光总是快乐的。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边走边说边笑,身后洒满了阳光。这些守护人字桥数十个年头的“钢铁医生”,他们晒得黝黑的脸上,已经或多或少有了岁月的褶皱,但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米轨工务人纯真质朴的光芒。(唐晓燕 苏嵘 朱世富 摄影报道)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