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在昆明召开

作者:赵嘉 李婵娟 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0-08-05 06:54:35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夏万举 彭建清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新闻报道  2020年84日上午在海埂会堂召开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

云南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新闻发布会主会场(记者 赵嘉 摄影)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彭斌主持新闻发布会(记者 赵嘉 摄影)

       《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已于2020727日印发。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各界和媒体界的朋友们通报有关工作情况。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出席今天发布会的发布人,他们是: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修春先生;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钟耕先生;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先生;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晓静先生;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先生;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勇先生;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及昆明市新闻媒体的记者朋友,部分商会、协会及企业家代表,以及省直有关部门的同志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共两项议程:一是请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先生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提问。

       首先,请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赵修春先生发布新闻。

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赵修春发布新闻(记者 赵嘉 摄影)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省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下面,我就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重大意义、主要特点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云南,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对云南省情特征、发展方位、工作重点作出了精辟判断、给予精准指导,强调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要求我们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把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020年两次考察云南,都对云南产业发展做出明确要求,指出云南许多产业层次偏低,大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处于价值链中低端。要求云南更好发展、速度上适当快一些,闯出一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路子。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发展新坐标,谋划发展新方向、确立发展新目标。陈豪书记、阮成发省长亲自部署、深入调查、精心谋划、集思广益,多方面听取意见建议,高位推动形成了此次印发实施的《决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为我省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决定》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谋划推动云南经济社会发展

        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提出的一个跨越”“三个定位四个突出特点的内在逻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一行动,瞄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目标,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主动谋划推动云南发展各项工作。立足省情、把握国情世情,认清云南发展的使命任务,找准在全国发展中的坐标和方位,顺应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大势,高位引领,指导谋划云南现代化经济强省建设。做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部署,进一步明确了我省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为全省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举旗定向,切实担负起新时代党中央赋予云南的使命责任,推动云南更好融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决定》对云南产业发展迭代升级作出了全面部署    

       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紧密结合云南不同发展阶段特点和国内外产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我省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区位优势,对全省产业发展及时进行了谋划和部署,全省产业发展成效显著。十五期间,省委、省政府提出打造烟草加工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业、矿产业、水电为主的电力产业五大支柱产业,加快了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以来,省委、省政府提出并着力推进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信息、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与消费品制造八大重点产业发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云南经济发展不仅在总量和速度上实现了新的跨越,而且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也实现了大幅提升,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大关,在全国的排位5年中前进了6位,从2014年底的全国第24位提升到2019年底的第18位。能源产业成为新的第一支柱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潜力巨大、前景可期,经济结构调整持续优化。

       当前,在国内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错综复杂的情况下,云南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为我省实现争先进位、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我省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供给体系质量不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工业化程度还较低,仍有许多产业处于国际产业分工的中低端,过度依赖要素驱动,产业发展存在短板特别是制造业发展的水平相对低下。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省同全国一样,面临更趋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向纵深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催生发展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复杂而深刻的重大变化。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了重大机遇,也给云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的统筹谋划,选准突破口,走出一条符合云南实际、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

       《决定》立足发展新坐标,把握新的战略机遇,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坚持两型三化发展方向,总结五大支柱产业、八大重点产业和三张牌发展经验,进一步提升和深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延伸外延,做出更加系统、更为完整的战略部署。提出重点培育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向,以及未来发展的突破口或主要抓手,以此推动我省产业结构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工业化进程由中期向后期迈进,经济发展由中高速增长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进,为我省构筑迭代升级的产业体系和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强省提供了重要支撑和坚实基础。

       三、《决定》彰显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我省绿色发展的底色

       当今世界,制造业已经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和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加速形成,全球产业链分工和生产组织网络发生重大调整,内外市场开放发展、产业链联动发展、产业融合发展态势越来越明显,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是重要发展趋势。

对云南来说,美丽是云南的基本省情、绿色是云南高质量发展的靓丽底色,云南省在绿色能源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推进绿色制造具备一定的工作基础。我省发电及输变电设备、大型铁路养护机械、铁路牵引变压器、柴油发动机、红外及微光夜视系统、农林机械等已形成一定优势,在国内外占有一席之地。近年来,我省发挥绿色能源优势,坚持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绿色铝、绿色硅等先进制造业集群,成效显著。

       《决定》围绕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更好推动绿色制造强省建设,推动先进制造业率先实现万亿级发展目标,把绿色能源产业作为基础产业和千亿级产业进行打造。在旅游文化、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健康服务业、生物医药产业、新材料产业、环保产业等产业中,也都体现了绿色这一发展底色。从投资、生产、流通到消费,从生产方式到生活方式,推动加快全方位的绿色转型,使绿色低碳成为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重要特征,推动形成新的消费升级动能、经济增长动能和创新发展动能,努力推动产业体系向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结构布局合理、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竞争力强的方向发展,着力构建特色鲜明、技术先进、绿色安全、动态迭代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决定》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谋划布局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大健康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把握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实现无形渗透有形、高端统御低端、先进提升落后、纵向带动横向,注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注重推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和新动能培育融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不断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产业链基础。

       四、《决定》符合云南发展的比较优势、省情特点和发展实际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考察云南时指出,做好一个地方的工作,首先要认识本地区的特点,并精辟概括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四个突出特点。《决定》精准把握云南省情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特质,特别是云南特色鲜明的比较优势,力争把生态优势、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

       《决定》重点培育的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既有烟草、房地产等传统产业,也有生物医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了一二三产业中具有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和增长潜力的重要发展领域,对云南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优化都有较大的贡献。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背景下,在国家一系列发展战略、重大决策、重大政策在我省交汇叠加作用下,云南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的发展大有文章可做。

       如,对烟草产业,要继续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企业技术改造和智能化绿色化循环化发展,拓展、延伸产业链;对旅游文化业,要着力发挥云南旅游天堂、休闲胜镜、健康福地的优势,抓好新内涵、新业态、新优势三新发展任务。再如,对高原特色现代农业,要着力发挥云南自然禀赋中的绿色”“环保”“原生态的现代农业基因,抓好两端两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设施建设等任务,打响绿色食品牌知名度;现代物流业,要发挥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独特区位优势,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物流体系;健康服务业,要发挥我省生态优势、重要资源、区位条件等优势,发展健康养生、健康旅游、智慧健康、健身休闲运动产业、健康保险、健康服务等领域。

       五、《决定》为我省实现2035年建成现代化经济强省提供了产业支撑

       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确立了到本世纪中叶两步走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我们党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描绘的宏伟蓝图,为我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标识了新的坐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发展的新跨越,必须构筑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必须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推动云南在发展上实现新的历史性跨越。

       《决定》立足到2035年云南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宏伟目标,提出我省2025年、2030年和2035年的奋斗目标和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体系每个产业的重点任务。《决定》不仅对各产业做大总量提出要求,也对调优结构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到2025年,现代化产业体系骨架基本形成,万亿级支柱产业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支撑地位全面确立,千亿级优势产业培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每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在经济总量中要努力达到10%左右,成为云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每个千亿级优势产业要努力走出特色化、高端化的发展路子,在经济总量中力争达到3%左右;5个支柱产业和8个优势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到2035年,形成开放共赢、内外联动、扎根云南的产业链全球布局,云南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引领西部、融入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现代化产业强省地位基本确立。

       六、《决定》是我省建设以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特征的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等先进生产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上来。《决定》深刻领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以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围绕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构建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多层次人才队伍、提升质量和品牌建设能力等方面,系统性、针对性地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保障措施。着力提高科技创新在实体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度,增强现代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人力资源支撑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在国际国内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进一步强化政府在组织引导、协调服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方面的责任和作用。

       同时,为更好推动《决定》贯彻落实,调动各类市场主体自主融入产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省政府即将印发实施《决定》的配套政策,即《产业发展双百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以2020年为基期,着眼未来10-15年,聚焦“5+8”产业发展,把产业发展的任务具体到企业、落实到项目,形成名单、精准施策,着力培育壮大100家营业收入上百亿元的独立法人企业,推动落实100个单一投资规模上百亿元的产业项目,为《决定》明确的产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

        可以说,《决定》和《方案》从宏观到微观、从战略到战术、从政策到行动,对全省产业发展进行了系统谋划、作出了全面部署,为我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云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高俊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顺应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大势,为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云南科技工作将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在云南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

       一是科技赋能。聚焦万亿级支柱产业、千亿级优势产业发展中的重大科技需求,强化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统筹,推进产学研用结合的融通协同创新,研究解决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水平。

       二是培育主体。围绕万亿级支柱产业、千亿级产业的产业链布局,加快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省内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与省内外企业、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创新共同体,把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中最具市场活力和发展潜力的主体。

       三是聚集要素。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和生产要素向国家级、省级高新区聚集,完善高新区综合配套能力和服务体系建设,吸引产业重大项目和产业龙头企业向高新区布局,充分发挥高新区在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发展中的承载作用。

       四是引培人才。针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高精尖缺导向,采用引进与培养结合,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集聚一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急需的高水平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云南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位势也在不断提升,云南省在十三五期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提升2位,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要实现科技创新更大的作为,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谋划和组织好创新型云南的建设。

       一是坚定创新驱动发展的信心。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考察云南时强调,要着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今年考察云南时指出,要强化创新引领。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云南科技创新已经有一定基础,特别是在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烟草等领域具有特色和优势,这些特色和优势与万亿级、千亿级产业的发展是高度契合的,我们要坚定创新自信,积极作为,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力争在重要科技领域实现跨越,并支撑重点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二是重构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以高水平组建一批云南实验室为牵引,加快产业技术平台和创新体系建设;以滇中地区为核心,构建各具特色、梯次联动的区域创新体系;以优化科技项目管理和资金配置方式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新型科技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扩大对外开放合作。新时代的云南创新发展一定要加大对内对外开放力度,积极主动融入国内外创新网络,深入推进与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打造科技入滇升级版。此外,我们也要主动服务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充分发挥面向南亚东南亚的科技创新辐射作用。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兰骏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谢谢您的问题,也感谢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心和支持。

       省委、省政府出台《决定》对于推动云南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产业发展绿色化是现代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生态环境保护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在放管服改革中,生态环境保护承担着重要责任和使命。省生态环境厅将认真贯彻落实《决定》要求,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重点采取以下两方面措施。

       一、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以放出活力、管出公平、服出便利为导向,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首先是拓展的成果。重点要深化环评审批改革,提高环评效能。近年来,我们采取了调整下放省级环评审批权限、压缩环评审批时限、推行并联审批、取消建设项目试生产环保竣工验收行政审批事项、实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管理、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后,我们将继续积极稳妥做好放权工作,同时,加大力度落实好简政要求。一是指导支持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开展区域环境评估,对区域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质量进行统一监测评估,开展区域生态调查,评估成果供区内建设项目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时共享使用,缩短环评文件编制时间,减轻企业负担。二是持续推进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制度,对环境影响轻微、依法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建设项目不再审批环评文件,改由企业在项目建成投入生产运营前自行在网上备案。三是全面推进生态环境行政许可标准化,持续精简审批环节,提高审批效率。

       其次是优化的方式。一是依法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型生态环境监管机制,全面推进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等制度。二是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信用监管,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信用监管机制,推进生态环境信用信息共享、跨部门联合奖励和惩戒工作机制,实现对不同生态环境守法水平监管对象的差别化管理。三是创新监管方式,依托在线监控、卫星遥感、移动执法等科技手段,提高监督执法的精准性。

       第三是提升的实效。对《决定》中提到的八大重点产业、世界一流三张牌项目,开辟环评绿色通道,组织全省各级生态环境部门主动服务,提前介入,建立项目环评调度机制,拉条挂账形成清单,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督促指导建设单位尽早开展环评,对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项目加快环评审批。

        二、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产业发展绿色化

       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线一单)的宏观管控,建立健全对规划环评、项目环评的指导和约束机制。强化规划环评对产业发展的约束和指导作用,对《决定》中明确的打造万亿级支柱产业”“培育千亿级优势产业,在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时,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一道,积极推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从规划源头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把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技术规范要求,促进企业采用先进工艺装备和技术,使用清洁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治理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治理水平,以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产业发展绿色化。

云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钟耕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谢谢这位记者朋友关注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问题。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兴国之器,决定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2019年,云南制造业营业收入达到11910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1.5%,它是推动我省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制造业价值链长、关联性强、带动力大,为农业、服务业提供设备、动力、产品和技术保障,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第二,制造业通常还是国民经济各部门中生产效率最高、提升速度最快的部门,要提高经济发展的整体效率效益,离不开制造业的引领和支撑。第三,制造业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根本力量,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能够促进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我们将以先进制造业为引领全面实现产业现代化。总而言之,没有高质量的制造业,就难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就没有整个经济发展的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制造业,重点也在制造业。

       下一步,围绕《决定》提出的202520302035年三个阶段目标,紧密结合产业基础再造、重大技术改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四大工程实施,全省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将以两型三化为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八大重点产业”“三张牌数字云南建设,推动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坚持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融合促动,用新要素、新技术、新模式,增强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发展新产业,培育新业态,着力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一方面,我们将优化升级传统产业,做好存量的文章。重点是加快烟草、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动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实施,围绕原材料、装备制造等产业补短板、拉长板,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另一方面,我们将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做好增量文章。通过招商引资和技术创新,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比如,加快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探索发展工业大麻产业,推动信创产业发展,积极谋划建设中国面向两亚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大力推动信息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的深度应用等。

       目前,要做的具体工作:一是分解细化任务目标。将十四五工业和信息化规划目标与《决定》相关目标紧密衔接,将《决定》各项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二是抓紧制定先进制造业四个工程的具体方案、措施,确保万亿级先进制造业打造工作落到实处、率先突破。

 

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新闻发言人石丽康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作为政府主管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职能部门,近年来,我们认真履职,陆续出台系列政策文件,比如《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南省技能强省行动计划(2017—2020年)》《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实施意见》《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云南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云南省特殊人才职称资格与职业资格评价办法》《云南省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改革创新,打破障碍,健全灵活的用人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构建了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技能人才队伍发展的政策体系,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人才政策基础。

       在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作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方面,近几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注重培养,两支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我省完善职称层级设置,几年来,新增设经济等8个系列(专业)正高级职称。加强高级职称申报评审管理,积极转变职能,下放高级职称资格审查权限。实行职称评审委员会目录清单式管理,避免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申报评审过程中来回跑。截至2019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67万人。在技能人才方面,我们构建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实施以工代训,支持企业对职工开展职业培训,大力发展技工教育,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储备人才,到20207月,全省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技能人才已达466万人。

       二是注重选拔,两支人才队伍异军突起。在专业技术人才方面,我省实施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工作,选拔推荐一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深入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和国际交流计划,全省博士后站达135个,选拔青年拔尖人才专项703人。在技能人才方面,实施云南省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认真落实云南省政府与人社部签订的《共同推进云南省技能强省行动计划备忘录》,组织开展世界技能大赛云南省选拔赛等系列竞赛活动,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云南青年技能选手取得了一金一铜的好成绩。目前,全省共建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0个、选拔首席技师315名,以产业建设体系为目标的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110万。

       三是注重开放,人才交流视野更加宽阔。我省出台《云南省柔性引进人才办法(试行)》,2017年以来,累计组织包括人才二次开发、乡贤服务云南行等在内的各种智力帮扶活动26次,邀请全国各领域专家学者332名参加活动。启动实施了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专项,2017年至2019年,共有384名人才入选云南省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青年人才专项,有70个研究项目获得经费资助。我们承办一带一路框架下澜湄国家面向产业升级职业技能开发国际研讨会。同时,我省技工院校积极面向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等国家开展国际培训合作,大大拓宽了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走出去的路径。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准确把握职责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优势,工作加力!步伐加快!数量增加!切实抓好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落实好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支撑工作: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力度。不断深化人才管理制度改革,加大工作指导服务力度,充分调动现代化产业体系相关企业、用人单位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和释放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中的主导作用。

       二是加大省内人才培养力度。围绕先进制造业等五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绿色能源等八个千亿级优势产业,与教育、卫生、工信等部门携手,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一支大规模、多层次、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队伍。

       三是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下,与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等部门一起,大力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活力。

       四是开展国际职业资格互认。在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三个片区(昆明片区、红河片区、德宏片区)开展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国际互认试点工作。

       五是实施人才引领战略。提高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与现代产业体系匹配度,以技术技能提升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无缝对接,促进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化产业体系良性互动,为我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云南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万勇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谢谢您的提问,感谢新闻界朋友们长期以来对云南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关注和支持。

       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了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要求,自然资源部门作为土地要素保障部门,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土地要素保障:

       一是积极推进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空间保障。省委、省政府印发实施了《建立全省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意见》,自然资源部门扎实开展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国土空间现状分析与未来风险评估,在查清全省自然资源底数的基础上,对接行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在实施建设用地总量调控的同时,为全省产业发展预留用地空间。

       二是深化用地审批改革,提高土地利用管理水平。改革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方式,坚持土地要素跟着项目走,以真实有效的项目落地作为配置土地利用计划的依据,对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计划实行应保尽保;对一般项目用地,落实增存挂钩机制,统筹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结合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改革土地征收制度,完善征地前期工作程序,制定实施新的征地区片综合地价,更好地维护被征地群众的合法权益。推进规划用地多审合一、多证合一改革,合并办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规划选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用地批准书,精简办理事项,统一办理平台,提升审批效能。

       三是不断完善用地政策,满足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需求。针对文化旅游、休闲农业、半山酒店、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新产业新业态用地特点,探索点状供地方式,按建多少、转(征)多少、供多少的原则进行点状报批、点状供应,有效化解用地指标紧缺、降低用地成本、生态环境保护等矛盾问题。推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在保障农民安置用地的同时,实现建设用地节余指标的市场化流转交易。截至目前,全省保障搬迁安置用地8.29万亩,流转交易节余指标8.64万亩,筹集资金256.53亿元。

       四是强化重点项目用地保障,服务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针对双十”“四个一百”“五网”“八大产业”“三张牌等项目用地需求,搭建重点项目用地保障系统,建立重点项目保障库,动态掌握项目建设推进情况,积极主动进行政策业务指导,有目的、有方向的进行用地保障。20201-6月,全省共批准建设用地20.75万亩,同比增长2.31倍。

 

云南省财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赵晓静答记者问(记者 赵嘉 摄影)

       谢谢经济日报的记者,你提的这个问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近年来,围绕省委、省政府推进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三张牌、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及数字云南建设等决策部署,省级财政通过工业和信息化发展资金、科技计划项目资金、打造绿色食品牌专项资金、资本市场发展专项资金等,从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着手,每年直接投入产业发展的资金额度已达40—50亿元左右。

       下一步,围绕《决定》明确重点培育的五个万亿级、八个千亿级产业,省财政厅将会同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聚焦财政资金支持重点,保障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产业发展重大决策事项的落实。一是突出财政支持方向及重点的精准性。遵循产业发展规律、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与杠杆作用,重点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着力支持科技创新研发平台、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多层次人才队伍、质量和品牌建设等,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在发展重点产业方面,通过适度政府投资引导,稳定产业发展预期,补齐行业短板,加快实体企业发展。二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支持力度。围绕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优化支出结构,通过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发行政府专项债券、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完善财政资源配置,区分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特定政策目标,在准确定位的基础上围绕产业链布局资金链,在重点产业探索全产业链支持机制,推进相关产业一二三产深度融合。三是积极探索创新财政支持方式。综合运用产业基金、无偿补助、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支持方式,特别是加快建立引导基金+产业发展基金群的重点产业投资基金体系,形成与产业发展实际相匹配、协调高效的财政保障政策体系。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