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新闻系列一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专场

作者: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0-06-29 16:01:02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夏万举 彭建清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环球新闻报道  2020年629日  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新闻发布会 昭通市专场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蔡祥荣主持新闻发布会

       欢迎参加云南省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系列发布会昭通市专场发布。今天的发布会是脱贫攻坚系列发布第二阶段的第三场发布,将由昭通市委主要领导、相关单位负责人及基层扶贫干部、脱贫群众代表介绍昭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我向大家介绍今天的发布人,他们是: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先生;

       中共昭通市委常委、昭通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陈真永先生;

       昭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施华松先生;

       中共鲁甸县委常委、鲁甸县龙头山镇党委书记李善云先生;

       镇雄县中屯镇齐心村党总支书记成龙先生;

       昭阳区靖安镇松衫村九组组长罗石富先生。

       应邀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昭通市的记者朋友们,欢迎大家!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有两项议程,一是由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先生发布新闻,二是请记者朋友们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请杨亚林书记发布新闻。

中共昭通市委书记杨亚林发布新闻

       在党的第99个生日即将来临之际,在昭通脱贫攻坚这场彪炳史册的大决战即将全面收官的关键时刻,非常感谢也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平台跟大家沟通交流。

       昭通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任务最重、攻坚压力最大的地级市,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和视察昭通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把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作为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作为昭通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历史挑战、也是最大的发展机遇,不把扶贫当负担,誓把挑战当机遇,坚决嚼碎最硬的骨头。经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冲刺,以平均每天脱贫1000多人的进度,奋力夺取了脱贫攻坚大决战决定性胜利,昭通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即将变成历史的记忆,数百万昭通各族人民梦寐以求的小康生活即将变成美好的现实。截至2019年末,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从2014年末的185.07万人下降至15.99万人,贫困村由1235个减至104个,10个贫困县区摘帽9个,贫困发生率从34.8%下降至3.4%  。今年上半年动态监测,全市15.99万未脱贫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104个未出列贫困村及镇雄县均达到出列和摘帽标准,昭通可望如期实现脱贫,我们将努力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高质量的脱贫答卷。

       5年多来,我们突出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持双统领”“双保障”“双推进,探索实践“133”工作思路。

我们始终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党的建设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双统领,强化铁的纪律和硬的作风双保障,努力实现党的建设和脱贫攻坚双推进。立足昭通实际,创新实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工作为主线,抓住精准、统筹、务实三个关键,实现思想、工作和情感三个认同“133”脱贫攻坚工作思路,紧扣人的改变,全力走实群众路线,不断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的获得感、满意度。

       二、精准把控每一个环节和细节,纵向扣好脱贫攻坚四粒扣子

       围绕扶持谁,扣好精准识别第一粒扣子2017年,我们以动态管理为契机,全市组织2.36万名干部,用近4个月的时间,对129.73万户529.03万农村人口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核心是从头再来而不是推倒重来,全面精准的锁定未脱贫对象27.5万户113.37万人,系统全面建立起全市农村户籍、住房、教育、卫生、低保等各方面的信息台账。围绕怎么扶,扣好精准施策第二粒扣子2018年,我们以开展村村清、户户清行动为抓手,科学制定村级施工图、乡级路线图和县级项目库,近3年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70.36亿元,实施库内项目11284个,以到人到户的精准帮扶确保户脱贫、村出列,以高质量的村村清、户户清确保县摘帽。围绕怎么退,扣好精准退出第三粒扣子,按照贫困退出机制,严格程序、严格考核,全市9个县区、1131个村社区、35.82万户169.08万人都做到了精准退出,并确保脱贫成效经得住历史和人民的检验。围绕退出后怎么办,扣好巩固提升第四粒扣子,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脱贫成果巩固20条要求,对已退出的169.08万人继续保持政策稳定性和工作连续性,巩固强化脱贫成果,坚决防止出现返贫。

       三、对标两不愁三保障,突出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突出做好易地扶贫搬迁文章。“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是昭通最大的市情实际。2017年以来,我们围绕能搬则搬、应搬尽搬、整村搬迁原则,探索创新进城、入镇、进厂、上楼安置模式,按照建设配套搬家、产业就业支撑、管理服务保障三步走思路,真正让人搬到人该呆的地方,让树长在树该长的地方,努力实现正本清源、科学发展,同步实现城乡人口分布格局重构、产业发展结构重组、山区自然生态环境重塑三位一体整体推进。截至目前,全市36.24万搬迁群众已全部搬入新居,一步实现由贫困山区到现代城镇、由传统农民到城镇市民的直过式跨越,安置规模分别为4.06万人、3.63万人的靖安、卯家湾两大安置区,成为位列全国第一第二的大型跨县区安置区;23个新增集中安置区44所学校、33个医疗服务机构、8万亩产业基地、9100个蔬菜和食用菌大棚、105万平方米扶贫车间和配套商业设施基本建成投用;迁出地60万亩耕地、77万亩林地、0.81万亩宅基地三块地大面积实施退耕还林还竹还果,既斩断搬迁群众与迁出地的直接联系,又为搬迁群众稳定增加收益提供支撑和保障;各安置区共构建了5个临时党工委(管委会)、111个党支部、44个社区,统筹整合调度各方力量,强化搬迁群众的培训、教育、管理、服务,切实帮助搬迁群众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开启新生活,所有搬迁群众满满的感激之情由然而生。2019年春节前夕,经过9个月的日夜奋战,绥江县兆家坝安置点圆满完成建设任务,18657144名贫困群众从大山深处欢天喜地搬入县城新居。9个月的时间,从选址、规划、建设、配套到搬家,实属不易。69岁的杨顺高老人高兴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能够搬到这么好的地方,祖祖辈辈在农村、在山区,这个年纪还能过上城里人的生活

       二是突出做好产业培育文章。产业散小弱是昭通最大的短板弱项。在2017年全市精准识别摸底调查中,贫困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仅占20.22%。为此,我们坚持以新理念新机制新技术引领新发展,充分借鉴云南烟草发展模式和经验,按照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的要求,全力推进村村有亮点、组组有看点、户户有支撑网格化管理,苹果、竹子、马铃薯、特色养殖、天麻、花椒“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目前,在实现此苹果非彼苹果蝶变的同时,以高度组织化、规范化为前提,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近80万亩,今年将是一个大丰收之年,苹果产业将呈现量价齐增的良好局面。同时,规划建设的600万亩竹基地已建成450万亩,300万亩马铃薯正逐步实现昭通大洋芋、世界马铃薯、扶贫大产业的蜕变。近期,国际马铃薯协会将给昭通颁发世界马铃薯高原种薯之都的称号。特别是昭通海升现代农业公司规范化种植的10万亩苹果示范园,成为全国最大单体连片矮砧密植苹果种植基地,红蛇”“华硕等优良品种每亩收益最高突破10万元,苹果树真正成为了致富树”“摇钱树。在北部的8个县区,高标准、规范化种植的笋用竹产业,再过3-5年将是一片茫茫竹海,在给群众带来较高经济收益的同时,更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指示要求,找到了一条立足昭通实际,既是生态又是经济,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的产业发展之路。

       三是突出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文章。昭通529万农村人口中有劳动力305.2万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240万人左右。2019年末,工资性收入占贫困群众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77.34%。立足实际,我们坚持把劳动力稳定转移就业作为事关脱贫攻坚胜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关键一招,扎实推动劳动力有计划、有层次、有保障地转移就业。特别是今年以来,我们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按照保存量、扩增量,抓重组、优结构,建机制、促稳定的思路,抢抓全国各地大规模复工复产的窗口期,在全国率先实施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步构建起政府对政府、政府对重点企业的长效对接机制,全力推动农村劳动力稳定有序转移就业。目前,全市305.2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46.89万人,转移就业率80.89%104.55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9.61万人,转移就业率85.71%13.74万易迁劳动力转移就业12.28万人,转移就业率89.37%;贫困户和易迁户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四是突出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文章。5年来,我们按照以房找人、以户找房,危房不住人、住人不危房的要求,累计新建和改造农村住房55.89万户,拆除危旧房43.72万间,农村群众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坚持水利工程建设与构建长效管护机制并重,215.4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自来水普及率达92.2%,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实现全面达标。加快补齐农村交通设施短板,累计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建成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01万公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村和社区通硬化路、通客运、网购物流全覆盖。全面推进改薄工程和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1个县市区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14.35万名两后生通过就读职业教育学校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充分就业;创新两查四对控辍保学机制和四步走工作法,确保全市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无因贫辍学失学。全市乡镇卫生院和村社区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实现全覆盖,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

       四、聚焦攻坚冲刺,全力打好五大战役

       2019年以来,针对全市脱贫攻坚存在的短板弱项,我们坚决有力打好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歼灭战、易地扶贫搬迁搬得出、稳得住攻坚战、产业培育高质量发展突击战、劳动力稳定有序就业提升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推动实现短板弱项全面补齐、全面规范、全面提升、全面达标。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顾脱贫攻坚波澜壮阔的5年,是昭通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的5年,也是昭通儿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5年,更是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谋发展、创新突破促跨越的5年。5年间,以脱贫攻坚为引领发生的思想观念之变、发展格局之变、产业形态之变、城乡面貌之变、文明风尚之变,成为昭通发生翻天覆地历史性巨变的动力源泉和真实写照,在乌蒙大地上奏响了一曲曲荡气回肠的时代壮歌。

       5年来,我们努力闯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昭通路径。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脱贫道路千百条。面对昭通脱贫攻坚重任,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扶到点上、扶到根上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易地搬迁作为啃下昭通脱贫攻坚最硬骨头的铁齿铜牙,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在工作中努力克服思想统一难、资金筹措难、组织实施难、配套支撑难等系列问题,义无反顾地选择了一条以易地搬迁为主的风险最高、难度最大、过程最艰辛但成效最明显的脱贫之路。以靖安、卯家湾2个大规模跨县区安置区为代表,全市23个新增集中安置区保质保量如期建成,23.06万群众在2020年春节前后短时间、高强度的集中搬迁中无一伤亡,近90%的搬迁劳动力实现了就业保障,综合配套设施同步建成并满足搬迁群众需求,易地搬迁由最大的难点变成了最大的亮点,更成为了广大群众高度认同的脱贫模式。以此为推动,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倒逼产业形态、基础设施、城乡建设、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的创新突破,5年来,全市在累计减贫169.08万人的同时,2019年全市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一举突破千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余额、全社会用电量五项指标增速均位列全省第一,努力闯出了一条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昭通路径

       5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中奋力跑出了争先进位、赶超跨越的昭通速度。全市用短短一年左右的时间,建成了9个万人以上安置区,相当于一年内新建了若干个县城;坚持以单点突破带全局,全市苹果、竹子、马铃薯等优势特色产业迅猛发展,实现了规模与质量、品牌与效益同步提升;以县县通高速为突破口,持续掀起能通全通建设热潮,2019年全市高速公路建设里程、投资总量、建设进度位列全省第一。这一幅幅壮美的画卷,一组组实实在在的数据,生动诠释了我们在新时代百舸争流的发展大潮中争先进位、赶超跨越,跑出了昭通速度

       5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中锻造锤炼了为民务实、实干求真的昭通作风。面对脱贫攻坚这个千年困局,我们坚持以党建强引领促攻坚,推动实现党的组织无处不在、作用无处不发挥;以从严的战时纪律和过硬作风,激励全体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践行“133”工作思路,走深走实群众路线,扎实做好群众的组织、发动、宣传、教育、引导工作,从收集民情、了解民意、把握实情入手,面对面把账算清楚、把政策讲明白、把思路统一起来、把群众积极性调动起来,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用干部的脱皮换取群众的脱贫,通过全过程、全环节的精准把控,大幅提升了群众的认可度、满意度,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真正成为了支撑起脱贫攻坚这棵参天大树的主干,实现了“133”工作思路的预期目标。

       5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中塑立展示了文明友善、开放包容昭通形象。聚焦人的改变这一根本,坚持以爱国卫生五大行动万村整治为抓手,在全市持续掀起了一场领导示范、干部带头、全面发动、全民动手的城乡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民战争,推动实现城乡环境大改善、群众面貌大提升、整体形象大改观,2.77万个干净整洁型村庄建设实现全覆盖,彻底改变了有新房无新村、有新村无新貌的状况,广大农村群众既摘掉了穷帽子更提振了精气神,有力推动了全民素质的提升和良好风尚的形成。

       5年来,我们在脱贫攻坚中淬炼形成了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脱贫攻坚昭通精神。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根植于昭通人民的血脉。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艰中之艰的深度贫困堡垒,我们时刻以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难不难,想想当年红军来到扎西有多难来激励和鞭策,以四个敢不敢、善不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担当作为(即:面对异常艰巨的脱贫攻坚历史重任,敢不敢勇挑重担,善不善攻坚克难,确保克期完成;面对薄弱且紧迫的现代产业发展任务,敢不敢打破常规,善不善创新机制,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昭通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跨县区易地扶贫搬迁,敢不敢承担责任,善不善创新突破,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面对现实生活中一系列弊端和短板弱项,敢不敢直面矛盾,善不善革故鼎新,推动跨越发展),用四个敢不敢、善不善来对照,6.37万名干部挂钩帮扶、5203名驻村队员和督导员一线攻坚,仅2016年以来就有25名干部的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一线,汇集起了万众一心、同心同向的强大攻坚合力,用心血汗水甚至生命锻造出了敢打善拼、坚韧求成、再硬的骨头也要嚼碎的脱贫攻坚昭通精神

       历史的潮流滚滚向前,前进的脚步永不停歇。贫穷落后不是昭通固有的标签,历史上的昭通既历经沧桑也曾经辉煌;今天,随着脱贫攻坚即将圆满收官和新的发展格局的构建,昭通犹如乌蒙之巅的凤凰,又一次站在跨越发展其势已成、其时已至的风口上展翅欲飞。今年5月,省委、省政府又提出了促进滇东北崛起的重大命题和历史使命,站位全国看昭通,我们能干什么?站位昭通看昭通,我们该干什么?更重要的是站在全国与昭通之间,我们该如何来认识和定位这一历史重任,找准结合点、抢占制高点,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奋力在促进滇东北崛起的新征程中谋新篇、开新局。

       促进滇东北崛起,最根本的前提是如期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2020年,昭通依然是全国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地级市,镇雄依然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县。面对两个全国之最的历史重任,立足去年过大关、今年迎大考的形势任务,我们以全力以赴打好各类问题清零战、易地搬迁巩固战、劳动力稳定就业攻坚战、高原特色产业发展突破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人海战”“五大战役为抓手,坚决确保15.99万贫困人口、104个贫困村和镇雄县如期脱贫;同步强化18.48万重点监测人口和农村边缘人口的动态帮扶,认真做好41.95万户183.76万群众的脱贫普查,对标对表找差距查问题、补短板强弱项,坚决确保户户达标、村村提升、县县清零,坚决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群众认可。

       促进滇东北崛起,最有力的支撑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全省打造世界一流三张牌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抓好“6个百亿元高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切实打好绿色食品牌。聚焦中国西部重要硅谷”“铝谷的建设,以80万吨有机硅、70万吨水电铝项目为支撑,全力打造以硅铝产业为重点的工业发展新格局和新引擎,形成全省绿色能源牌的龙头。紧紧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努力推动昭通成为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健康生活目的地。通过一二三产的深度融合,构建起竞争力强、质量效益优、绿色生态环保的现代产业体系,为促进滇东北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

       促进滇东北崛起,最基础的条件是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交通兴则昭通兴。立足昭通作为滇川黔渝地理中心和中国内地连接南亚、东南亚双向大走廊的特殊区位,我们将以打造内联外通、快捷便利的综合交通枢纽为目标,力争在实现县县通高速的基础上,加快构建五横四纵两环七联高速公路网、二横七纵铁路主网架、一中心两支线八通用多航线航空网、一通道两枢纽三中心多节点水运网,形成东接长江经济带、南接滇中经济区、北接成渝经济圈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前,全市已实现4条高速公路通车,成贵铁路通车运营,渝昆高铁开工建设,昭通迈入高铁时代。下一步,我们将推动9条在建高速公路年内再通车4条,年内争取再开工3条,实现昭通新机场实质性开工,加快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扩能改造工程建设,让昭通人民天堑变通途的世代梦想真正变成美好现实。

       促进滇东北崛起,最精彩的章节是精心打造苹果之城紧扣引领区域发展的滇川黔省际中心城市目标,按照一城三区、若干小镇、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总体布局,着眼昭阳城区和鲁甸、靖安三大组团,以高标准规模化苹果种植为基础,以品牌营销和形象塑造为龙头,以特色彰显和功能完备为支撑,做实一二三产联动文章,着力打造省耕国学文化公园、千顷池湿地公园、乌蒙水乡、文体新城、特色小镇等城市客厅,努力实现昭阳城区中心开花与鲁甸、靖安两翼齐飞同步推进,中心城区周边100万亩苹果园与城内5万棵苹果树遥相呼应、花香满城,昭通中心城市一城三区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一座百万亩苹果与百万人口高度融合,城在园中、园在城中、半城苹果满城香苹果之城呼之欲出,必将在为中国最美丽省份增光添彩、增加一份果香的同时,也为昭通改革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品牌引领和形象塑造。

       促进滇东北崛起,最美丽的底色是用心呵护好昭通的绿水青山。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持续开展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建设一座果城四个一行动,全力打造天蓝、山绿、水清、果香的美丽宜居昭通,努力交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昭通答卷。以赤水河流域生态治理为契机和突破,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特别是聚焦一水两污、农业面源污染、人居环境整治、产业结构调整等重点任务,从推进厕所革命到重新划定禁养区,从垃圾集中处理到污水系统治理,从改进生产生活方式到退耕还林还竹应退尽退,全力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努力推动绿水青山成为昭通最美丽的底色。

       各位媒体朋友!昭通脱贫攻坚大决战即将全面收官,629万昭通儿女即将阔步迈入小康社会,这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一个生动缩影,更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具体实践。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大决战全面胜利,高质量交出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昭通答卷,并在牢牢把握大局大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中开启促进滇东北崛起的新征程。

       借此机会,诚挚邀请广大新闻媒体朋友们常来昭通采风,常为昭通喝彩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