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新闻 发布会在昆举行

作者:赵嘉 宗霞 杨成林    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2021-03-11 15:22:12
报道:杨成林 刁燕燕 彭建清 夏万举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新闻

发布会在昆举行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新闻发布会主会场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

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

环球在线中国文旅报道  3月11日,记者从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由普洱市组织策划,西盟佤族自治县精心创作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将于311日至131930分在云南艺术剧院实验剧场精彩亮相。

      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对外新闻处处长宗霞主持新闻发布会。中共普洱市委常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海平介绍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相关情况;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魏贵成,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编剧杨耀红,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导演高瑞嘉,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领衔主演扎西顿珠,西盟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主要演员李杰回答记者提问。

中共普洱市委常委、普洱市人民政府

副市长刘海平发布新闻

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并非常高兴的向大家介绍以普洱市脱贫攻坚、党史教育为题材的原创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创作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共普洱市委、普洱市人民政府,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普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村村寨寨,打起鼓敲起锣,阿佤唱新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成为几代人记忆的《阿佤人民唱新歌》于1965年在普洱市西盟县诞生,是解放军战士杨正仁在西盟县参军时创作的经典红色歌曲,一句“跟着共产党,阿佤人民唱新歌”,充分表达了边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感,展现了普洱市各族群众团结在党的伟大旗帜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的坚定决心。自此以后,这首歌就始终深深印刻在普洱人民的心中,反复吟唱、歌声悠扬。

伴随着这悠扬的歌声,自50年代初就进入西盟县阿佤山的共产党第一支工作队,牢牢扛起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事业,帮助西盟佤族从原始社会末期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结束了3000多年的原始社会形态,开启了西盟县的历史新篇章。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委、市政府面对全市“十县九贫”,边疆少数民族众多,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7.9%,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的严峻形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这首歌也见证了普洱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的党史、摆脱封闭落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团结拼搏的改革开放史和战胜贫困走向小康的社会主义发展史。

伴随着这悠扬的歌声,普洱市各族群众振奋精神、锐意进取,探索了脱贫工作委员会、新时代农民讲习所、深度贫困人口培训中心、“宾弄赛嗨”民族团结互帮互助机制等具有时代特征和普洱特色的脱贫路子;涌现了“时代楷模”朱有勇、2018年“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李娜倮、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西盟县等先进典型;取得了普洱市连续多年在全省脱贫攻坚考核中评价为“好”,西盟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连续2年排名全省第1位,澜沧县、孟连县、西盟县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全国脱贫攻坚交流基地”等优异成绩;交出了“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普洱答卷,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

伴随着这悠扬的歌声,普洱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等重要指示精神,创作了一批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讲好脱贫攻坚伟大故事的文艺精品,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在北京、昆明等地成功上演,电影《一点就到家》在全国热播,动画短视频《一杯咖啡里的脱贫故事》全球热播,新时代普洱精准脱贫的故事备受瞩目。特别是20201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慰问,敲响了佤族木鼓,留下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这样的殷殷嘱托后,在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支持下,普洱市创作了反映“直过民族”——佤族“千年跨越”艰辛历程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以全新的表演,将“跟着共产党”的基因代代传承,将“团结紧、向前进”的精神发扬光大。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名字和内涵都与《阿佤人民唱新歌》一脉相承,它传承了60年代边疆民族群众获得自由与新生的喜悦心情,它传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展现了普洱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一个“再”字,不仅提醒我们要铭记脱贫攻坚的艰辛历程、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求我们通过回顾“直过民族”摆脱千年贫困的生动党史,立足新时代、展望新征程、作出新业绩,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让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新生活。为此,这部用艺术手法展现西盟佤族扶贫故事的作品,既是一部历史的记录,也是一部精神的传承,更是一股奋进的动力,既是向脱贫攻坚这段伟大历程的致敬,也是向所有为脱贫攻坚付出艰辛努力拼搏奋斗的干部群众的致敬。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以西盟县众多扶贫干部为原型,讲述了各级扶贫干部前赴后继、扎根边疆,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行,帮助贫困群众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从封闭原始走向开放发展,从贫困落后走向幸福生活,再次唱响《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生动故事。其主创团队由国家一级编剧杨耀红、著名音乐剧导演高瑞嘉、青年钢琴家马克、韩国著名音乐剧舞蹈编导张恩淑、纽约佩斯大学音乐剧舞美设计刘启薇组成,著名演员扎西顿珠担任主演。同时,该剧的舞台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西盟县的本土群众,他们有的来自扶贫一线,有的家庭就是贫困户,从小听着《阿佤人民唱新歌》长大的他们,如今也在用文艺的形式,歌唱自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把党的边疆民族政策、把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代代相传。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集真实与艺术于一体,融时代精神与正剧意识于一炉,突出专业与本土、老中青相结合,既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又体现国际化水平,是具民族性和创新性的国际化音乐剧。该剧通过传统音乐小调、说唱、方言等形式,艺术化地反映了脱贫攻坚过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反映了脱贫工作的艰辛挑战和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扶贫干部自身的成长和贫困群众思想的蜕变,创新融入的流行音乐元素,也让音乐剧更容易为年青人所接受。今年2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彩排联审时,《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备受青年学生青睐,高度评价这是一部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艺作品。

唱新歌祝福新时代,奏欢歌再启新征程,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将于202131113日,在云南艺术学院实验剧场首演,我们将在现场恭候诸位。在此,诚挚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届时亲临指导、观看演出,衷心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普洱发展,多来普洱走一走、看一看,全方位、多角度加大对普洱的了解和宣传,唱出时代新歌,让云南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能够走出去。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导演高瑞嘉答记者问


       佤族的脱贫是中国减贫奇迹当中的一个缩影,在这个过程当中是有非常多的故事、人、事件、事情可以去讲述的,包括扶贫干部的困难,都是有很多故事可以去讲述的。抓住这些东西去表达,其实对于一开始的创作来说是有难度的,特别是怎样把这样伟大的事情用最普通的方式传递给我们的普通大众,是非常有难度的。所以我们选择了用音乐剧这样一种形式,它可以结合一些比较时尚的元素来传递给大家。我们用音乐剧的形式找了一个小的切口,讲述了一个小的人物,他是一个年轻的扶贫干部,他初次来到佤山见到了西盟当地群众,当时处于根深蒂固的贫困状况。故事讲述他是怎样去冲破重重的迷雾,怎样一步一步带领佤族群众脱贫致富,将这样一个过程传递给大家,进而凸显出脱贫攻坚的伟大历程和精神。最终传递出:只要有信仰,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可以解决的。同时我们也是想通过这样一个剧来致敬千千万万普通的脱贫攻坚人。

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魏贵成答记者问

一直以来,普洱市十分注重现实题材艺术作品的创作,围绕脱贫攻坚、建党100周年、反腐倡廉、文艺抗疫等主题,扎根基层、深入生活,策划创作了一批重大现实题材、展示伟大革命历史、传承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戏剧、音乐、舞蹈作品等323个。在成功打造脱贫攻坚报告剧《宾弄赛嗨》和原创话剧《农民院士》之后,我们又推出了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完成了以《民族团结誓词碑》为题材的歌舞花灯剧《盟誓》、民族歌舞剧《芦笙恋歌》的创排。这些现实题材的文艺精品,通过动人的艺术表达,唱响了主旋律,彰显了时代精神。在前期的评审阶段,业内人士和专家们对《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有了初步认识,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经过精心雕琢,今晚7:30,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将正式首演。

在《宾弄赛嗨》《农民院士》等剧目获得好评的同时,我们也希望把《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唱的更响、推得更广。一方面,我们将认真对照专家老师及观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对音乐剧进行精心提升打磨,做到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另一方面,完成首演后,我们将积极争取进京汇报演出和赴全国各地开展巡演,《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再一次唱响世界、唱遍祖国大江南北。最后,我们特别希望今天在座的媒体朋友们,多给予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宣传推介,希望通过你们的大力宣传,让更多的媒体和观众,认识《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进而走进普洱、了解普洱、爱上普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下一步,普洱市文化和旅游局将围绕庆祝建党百年这一重大主题主线,推出更多深刻反映百年来我们党、国家、民族历史巨变的文艺精品。同时,我们将抓好入选文化和旅游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作品和省级重点剧目的打磨和提升。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编剧 

杨耀红答记者问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创作《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这样一部作品,我想通过这部作品来表现我们国家脱贫攻坚这一彪炳史册的伟大工程,它究竟经历了什么?我们的扶贫干部他们做了什么?我觉得他们(扶贫干部)特别的不容易,我们在西盟的采风中能够深刻的感受到,想要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要改变他们的观念、提高他们的素质,真正从根子上让这些人真正的站起来,让他们的腰杆挺起来,这点非常不容易。作为一个云南的老文艺工作者,几十年的上山下乡,实际上我对我们云南的现状、对我们云南的贫困是深有感触。我觉得这次的机会特别好,能够通过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的男主人翁带着观众一起走到阿佤山,一起走到我们脱贫攻坚的最前沿,去看看贫困是什么样的,看看贫困群众受到的阻隔是什么样的,他们是用什么样的努力实现了脱贫,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这一次伟大的奇迹。

虽然一开始的创作我们还是碰到了一些困难,但是这些人物的原型早已树立在我的脑海中,存在于我心中,所以看到当地群众,看到一线干部,我觉得一个个的形象就鲜活了起来。

有的人问,你为什么要去塑造一个脱贫攻坚的干部家属?我说,我一定要写这么一个人。为什么?因为1000个扶贫干部就有1000个家庭,那么1000个家庭所碰到的困难是怎么去克服的?我想展现这一过程,所以我一定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

还有剧中的佤族形象,也是一直存在于我心中。在戏进入二度创作的时候,导演提出,我们这个戏能否用说唱的形式来呈现?我觉得这个特别好,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我已经是年逾花甲的一个老人了,这次跟几位80后的创作者一起创作,如何跟上他们的步伐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这个音乐剧最终的呈现,正是因为有了非常现代的元素,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我们作为创作者也感到非常的欣慰。

对于《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这部剧,我们设置了一些悬念,就留给观众朋友们到现场去感受。


扎西顿珠答记者问

其实说到李天有这个角色,刚看到剧本时我是有压力的,因为驻村干部和我的工作生活环境离的很远,要怎样去进入这个角色,我查了很多脱贫攻坚的故事。我看到了这些故事当中有很多都是80后、90后的年轻人,他们很多都是舍小家顾大家的平凡人物,大家和小家之间的选择就变成了真真实实的艰难抉择。这部剧里李天有这个角色其实是千千万万扶贫干部的一个缩影,希望用音乐剧的方式把一个个故事里的动人情感表达出来,用扶贫人的故事歌颂今天的扶贫成绩,同时也把这个原创音乐剧作为献给中国共产党100周年的生日礼物。


西盟民族文化工作队队

长、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

主演 李杰答记者问

感谢媒体朋友对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的关心和关注!作为扶贫队员,同时又是音乐剧的主要演员,能够把这样一个既特别又有特色的作品推荐给大家,我表示荣幸和喜悦。把握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创作出有灵魂、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创作于脱贫攻坚伟大时代背景下,取材于脱贫攻坚中的真实故事,演员绝大部分来自本土民族,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剧,我觉得就是“真”。剧里每一个情节的背后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真实故事,比如剧中黑妹养蜂故事的原型是勐梭镇班母村富母乃组的二妹,达艾骢老支书让地的故事原型发生在秧洛村,懒汉尼散、不配合扶贫工作的村名艾丙等等。在剧组里创作排练的每一天,都是循环播放、再现这些年西盟脱贫攻坚的历程,无数感动的画面浮在脑海,仿佛又回到那个争分夺秒的年代:同志们在脱贫一线加班加点,无私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作为一名脱贫战士,能够用文艺的方式,把亲身的经历的故事展现在舞台,我觉得十分荣幸。作为一名剧组演员、一名基层文艺工作者,我觉得任务也十分艰巨。因为我们的故事背后是无数扶贫英雄的缩影,必须倍加珍惜,用饱满的热情和优质的表演向英雄致敬。同时,这次能和优秀的编剧、导演、演员一同在舞台上展现这部剧,来创作这部剧,我们倍感荣幸。他们真的很优秀,能够把我们佤族的故事讲的那么好,搬到舞台上,让更多人去了解、去知道我们脱贫攻坚的不易,他们也是我们佤族心中的英雄。在这里,我想用我们歌颂英雄的一首歌《江三木洛》对他们表示感谢。

《阿佤人民唱新歌》于1965年在普洱市西盟县诞生,是解放军战士杨正仁在西盟县参军时创作的经典红色歌曲,一句“跟着共产党,阿佤人民唱新歌”,充分表达了边疆少数民族世世代代听党话、跟党走的真挚情感,展现了普洱市各族群众团结在党的伟大旗帜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行的坚定决心。自此以后,这首歌就始终深深印刻在普洱人民的心中,反复吟唱、歌声悠扬。党的十八大以来,普洱市面对全市“十县九贫”,边疆少数民族众多,贫困人口占全省总数的7.9%,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0.4%的严峻形势,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中央和云南省委决策部署,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交出了“9个贫困县全部摘帽,76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6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绝对贫困问题”的普洱答卷,兑现了“决不让一个兄弟民族掉队”的庄严承诺,创造了“一步跨千年”的奇迹,成为在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缩影。这首歌也见证了普洱不忘初心的党史、摆脱封闭落后的新中国史、团结拼搏的改革开放史和战胜贫困走向小康的社会主义发展史。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不仅要做得好,而且要讲得好”、“要鼓励创作党史题材的文艺作品,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等重要指示精神,普洱市创作了一批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讲好脱贫攻坚伟大故事的文艺精品。特别是20201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司莫拉佤族村考察慰问,敲响了佤族木鼓,留下了“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的殷殷嘱托后,在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大力支持下,普洱市西盟县根据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创作了反映直过民族——佤族“千年跨越”艰辛历程的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以全新的表演,将“跟着共产党”的基因代代传承,将“团结紧、向前进”的精神发扬光大。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名字和内涵都与《阿佤人民唱新歌》一脉相承,它传承了60年代边疆民族群众获得自由与新生的喜悦心情,体现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展示了普洱各族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决心。该剧以西盟县众多扶贫干部为原型,讲述了各级扶贫干部前赴后继、扎根边疆,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行,帮助贫困群众用勤劳的双手摆脱贫困、改变命运,从封闭原始走向开放发展,从贫穷落后走向幸福生活,再次唱响《阿佤人民唱新歌》的生动故事。其主创团队由国家一级编剧杨耀红、著名音乐剧导演高瑞嘉、青年钢琴家马克、韩国著名音乐剧舞蹈编导张恩淑、纽约佩斯大学音乐剧舞美设计刘启薇组成,著名演员扎西顿珠担任主演。同时,该剧的舞台演员绝大多数都是西盟县的本土群众,他们有的来自扶贫一线,有的家里就是贫困户,从小听着《阿佤人民唱新歌》长大的他们,如今也在用文艺的形式,歌唱自己幸福美好的新生活,把党的边疆民族政策、把脱贫攻坚的伟大精神代代相传。

       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集真实与艺术于一体,融时代精神与正剧意识于一炉,突出专业与本土、老中青相结合,既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又体现国际化水平,是具民族性和创新性的国际化音乐剧。该剧通过传统音乐小调、说唱、方言等形式,艺术化地反映了脱贫攻坚过程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反映了脱贫工作的艰辛挑战和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反映了扶贫干部自身的成长和贫困群众思想的蜕变,创新融入的流行音乐元素,也让音乐剧更容易为年青人所接受。今年2月在云南艺术学院彩排联审时,音乐剧《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不仅吸引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也备受青年学生青睐,高度评价这是一部贴近生活、弘扬主旋律、传承红色基因的优秀文艺作品。

40家中央驻滇、香港驻滇,云南省、昆明市和普洱市的新闻媒体记者参加新闻发布会。

回到顶部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