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召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六次新闻发布会

作者:环球在线新闻    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新闻办    2020-05-22 14:22:25
报道:杨成林 夏万举 彭建清 刁燕燕 方之舟 特约记者刘宝昌 杨程西南报道
浏览数:
0评论

       擦亮三张名片,昆明要打造城市形象IP

环球新闻报道  522日上午,昆明市召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市科技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大健康办相关负责人围绕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主题,就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相关措施和工作情况,推进人文交流合作、推动文旅融合和加快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等相关工作情况,加快建设世界春城花都相关工作情况,加快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相关工作情况进行发布。

昆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政府新闻办主任 黄杰主持

       欢迎大家来参加昆明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第六次新闻发布会。近年来,昆明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紧紧围绕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目标,积极打造区域性国际综合枢纽,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经济贸易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人文交流中心,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三大城市品牌,不断开创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城市知名度、辐射力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今天的发布会,围绕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主题,我们邀请到市城市管理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科技局、市大健康办的负责同志作发布。首先,我介绍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同志,他们是: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同志;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戴彬同志;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同志;昆明市大健康办副主任 杨晨同志;首先,请市城管局局长 陈剑平同志发布。

       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发布新闻


       很高兴向大家通报我市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建设相关工作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向各位媒体界朋友长期以来对城市管理工作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县(市)区、开发(度假)园区、市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以建设多彩昆明,美化花都城市空间为工作目标,持续改善城市形象,城市品质不断提升。2020年,我们将按照《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20年度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一步擦亮世界春城花都品牌。10:13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一、以绿打底,打造自然和谐的世界春城花都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绿化建设工作,建设以改善人居环境,突出地域文化内涵,提升绿地景观品质为核心,以自然生态背景为基质的绿色网络。新建了景润公园、洗马河公园、林溪带状公园、闻一多公园等不同类型的公园绿地,努力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的协调发展,绿化覆盖率达42.07%,绿地率达38.68%2020年将继续统筹推进绿地建设,均衡绿地布局,完善服务功能,确保全市新增绿地200公顷以上,展现四季常绿、全城有景、植物多样、环境优良的春城风貌。二、增花添彩,打造四季花开的世界春城花都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是对昆明最好的写照,在圆通樱潮、金殿山茶等特色观花点的基础上,我局不断加快新的特色花卉观赏区和特色景观路建设。近年来,全市新提升改造或建设的46个公园绿地共栽植各类色叶及开花类乔木2.9万株、灌木46.9万株、地被52.87公顷;新建和提升改造的105条道路共栽植色叶开花类乔木7.3万株、开花灌木58.9万株、地被67.38公顷。同时还建有花境19个,面积8.64公顷。银杏道蓝花楹樱花雨等成为网红的打卡地2019年新建及提升的教场路蓝花楹主题游园、盘龙区银杏小游园、广福路月季公园等16个游园绿地特色初显。提升改造的道路也景观各异,如北京路是以蓝花楹、树状月季和紫娇花等主的粉紫色景观大道,一环路则以木槿、各色月季编织了一条多彩花环,机场东路以树状月季、地被月季、木春菊、西府海棠等为主凸显四时花舞的景观,机场路大树营立交至虹桥立交段则营造了蓝花楹、云南樱花等为主的春天之城特色。(虽然深受大家喜爱的月季花和蓝花楹盛花期已过,但叶子花和绣球花已渐入佳境。目前,郊野公园正在举办无尽夏绣球花展,大观公园也推出了城市花园夏花主题展。在此诚意邀请各位媒体朋友多多关注。)10:16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2020年我们继续对城市道路、公园绿地等空间进行梳理,开展美丽街道”“美丽公园”“美丽河道等建设,打造点、线、面结合,花影叠叠、四时花舞的花都城市空间,体现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风貌。一是一路一景,结合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继续推进道路绿化提升工作。充分运用花、灌、草和乔木,合理搭配花卉和色叶植物,打造景观形象道路,作为花都建设的示范路。二是一园一品,在做强做精金殿名胜区的茶花、郊野公园的桃花、大观公园的荷花、圆通山樱花、黑龙潭的梅花等主题品牌的同时,因地制宜对原有口袋公园、社区游园等进行改造,加快建设一批花卉景观主题游园绿地。2020年将新建和提升改造塘子巷小游园、西山区城中村改造35号片区公园绿地、船房河公园等公园绿地各16个,在完善公园文化传承、生态、游憩等复合功能的同时,突出花卉主题和季相变化,形成冬季、春季各类花木绚丽多彩,夏季绿树成荫与花草交织,秋季和风悠悠与色叶植物相融的多彩昆明”“美丽春城10:18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三、多维立体,打造空间层次丰富的世界春城花都花是一座城市生活品质的象征,打造精致的城市景观要有鲜花绿植,花枝常绽的城市空间还需要多维度展现。一是通过实施人行天桥绿化、立交桥绿化、屋顶绿化、墙体绿化等多种方式,丰富绿化层次。2018年以来新建了金星立交、火车北站人行天桥、沣源路人行天桥、龙泉路金太阳城人行天桥、西昌路云大医院人行天桥绿化,以及润城第二大道垂直绿化等不同形式的立体(屋顶、垂直)绿化示范点32个,采用月季、叶子花、云南黄馨等扮靓我们的桥体,利用常春藤、五色草等绿化墙面,美化城市空间。2020年将继续推进立体绿化示范点建设工作,新建滇缅大道与虹山南路交叉口天桥、西福路下穿隧道等立体绿化示范点16个,营造出门见绿、上街见花的景观。二是建立摆花和立体花卉布置长效工作机制,对环湖东路、会展西路、会展东路、会展北路、巫家坝路、昌宏路、珥季路、滇池路、红塔东(西)路等主要道路和重要节点实施专项设计,结合重要城市公共空间的周边环境,突出云南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多彩的民族文化资源,运用园艺手法,增设立体花坛花艺景观,打造花影叠叠美丽节点2020年设置立体花坛66组,长效摆花1567万盆。三是以花为媒,开展插花比赛、花卉摄影比赛、花卉运用布置比赛等多形式的赛事活动,通过多样化花事、赛事活动,丰富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内涵。10:20昆明市城市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陈剑平四、流光溢彩,打造春城景观新亮点白天观花、夜晚览灯,我局将结合昆明市实际,实施主城区重要节点及道路景观亮化项目建设,对部分道路两侧、节点、组团建筑进行景观亮化建设及提升改造,提升春城夜间特色亮化景观。五、强化工作措施,保障工作目标顺利完成一是细化年度实施计划。结合《行动计划》和《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我局牵头制定《昆明市推进世界春城花都建设2020年工作计划》,对城市主要河道、公园绿地、街道、居住小区、重要节点等空间进一步梳理,细化2020年度春城花都建设年度任务,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影响力。目前该计划经市政府常务会研究同意即将下发。二是确保效果,加强绿化巡查。为确保城市景观效果,全面推进园林绿化精细化管理,成立专门的园林绿化养护考评巡查组,各县(市)区绿化管理养护情况开展巡查,进一步促进全市道路、小游园等绿化管养水平的提高,巩固现有绿化成果,确保世界春城花都景观品质。此外,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我市农业农村部门也将围绕花卉种植、花卉产业等方面开展相关工作,发展壮大我市特色花卉产业,进一步提升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影响力。下一步,我局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贯彻市委十一届八次全会等精神,紧紧围绕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品牌工作目标,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为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贡献力量。

       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戴彬发布新闻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建设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和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点任务,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工作:一、近年来工作情况(一)人文交流方面工作情况一是深入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互鉴。成功组织十届中法文化之春文化交流宣传活动,坚持举办2007年创建的昆明苏黎世互派艺术家交流项目,在为昆明市民带来不同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同时,促进了昆明与法国、瑞士的艺术交流与合作。选派专业院团作为昆明文化使者,随国侨办进行对外进行访问演出,足迹遍及欧美、澳洲、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肯尼亚、南非、巴拿马、哥斯达黎加、巴西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通过甄选我市非遗项目和图片、影像,参加在尼泊尔举办的尼泊尔中国城市文化对话活动;选派我市武术教练赴曼德勒市进行武术教学等方式,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际化展示。不仅把独有的云南民族风情展现给了外国观众,也为云南和昆明的对外文化宣传增添了靓丽的光彩,充分展示了昆明良好的城市形象,有力提高了昆明的国际影响力。二是旅游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推出以世界春城花都为主题的新版昆明海外宣传片,邀请海外客源地媒体及旅行商赴昆明考察踩线及拍摄宣传片,推出《昆明144小时过境免签旅游产品手册》修订版。联合缅甸、老挝、柬埔寨、尼泊尔、马来西亚等五国的国际友城和省内相关州市,发起成立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并充分利用这一国际旅游组织,开展城市采风、招商推介,在海内外引起良好反响。通过在美国、泰国、老挝等海外客源目的地举办推介会、设立昆明旅游海外营销中心,投放昆明旅游广告等形式,增加昆明旅游的海外曝光度,扩大海外市场客源。三是承办国际体育赛事提升昆明知名度。成功打造了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滇池国际龙舟赛、上合昆明马拉松、环滇池自行车赛等国际体育赛事,不断扩大昆明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10:29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戴 彬(二)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打造大家知道,昆明首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目前,全市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626项、各类注册备案博物馆37个,有各级非遗名录项目684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项目1项、代表性传承人622人;有4个省级传承基地、14个市级传承基地,6非遗传承示范学校。按照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中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的重点工作,我市下发了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昆明市全面提升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吸引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推动历史文化名城风貌、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历史文化展示效果、历史文化名城影响力四大提升。不断加大文物申报公布力度,文物保护单位总量由2015年末的575项增加到626项。持续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十三五以来,共实施了各级文物保护工程87项,实施了太和宫金殿等6个文物专项保护规划编制,截至目前,我市全国重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养率达到100%,市级达92%,县级达81%以上。配合各类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文物考古调勘23项,有效确保地下文物安全。深化推动文物合理利用。加强文物资源与旅游业、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机结合。扶持以保护展示不可移动文物的公园、景区景点建设发展。重点推进云南陆军讲武堂、西南联大旧址等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建设。不断加强博物馆建设发展。十三五以来,完成了晋宁博物馆、昆明飞虎队纪念馆、朱德旧居纪念馆等博物馆项目建设,启动了富民县博物馆等国有博物馆建设,正在开展了翠湖、龙泉古镇、官渡古镇三大博物馆群建设。大力推动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颁布实施了《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积极做好非遗项目的申报公布,2016年以来,新增国家级项目1个、省级项目19项、市级项目25项。争取中央、省级资金扶持彝族摔跤、宜良花街节、花灯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调查及数据库建设。组织拍摄完成《昆明戏窝子》《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撷萃》等非遗纪录片,开发建设了我市非遗内部数据管理平台。加强非遗保护人才队伍建设。6人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27人入选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坚持通过每年举办非遗传承人培训活动,依法下拨传承人补助等方式扶持非遗项目传帮带。成功打造中国(昆明)官渡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等非遗活动,推出了一系列民族民间歌舞乐精品和民族服饰文化品牌。积极振兴传统工艺。制定下发《昆明市贯彻落实<云南省传统工艺振兴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对群众基础好、有市场前景刺绣、乌铜走银、云子(围棋)等等传统技艺,通过政策帮扶、资金扶持,进行生产性保护。10:32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戴 彬(三)推动文旅融合工作方面2019年,我市文化旅游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文旅融合起步平稳。我局始终遵循能容则融,宜融尽融的原则,牢固树立以文促旅、以文彰旅、和合共生的发展理念,深刻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内在逻辑。大力推动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一是不断深化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工作。启动了《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开展了《昆明市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对策研究》为全市文旅融合工作的深化推动建立政策支撑和理论基础。二是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对昆明市旅游公共服务中心进行服务内容扩容增值、升级迭代,在昆明老街成功打造全市第一个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服务相兼容的综合性文旅服务中心。积极支持打造安宁市乡愁书院等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融合发展品牌。三是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良性互动。着力打造文明街历史文化街区、各类博物馆成为昆明旅游网红打卡胜地,推动圆通樱潮”“龙泉探梅等非遗项目成为独具特色昆明旅游名片,新建开放的云南起义纪念馆、云南解放纪念馆成为重要旅游景点。四是推动文艺创作与旅游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闻一多》、《李公朴》等一批精品庭院剧创作演出,使之成为夜游产业发展重要组成,引入《我和我的祖国》电影七城联动首映礼暨万人快闪、《我要上春晚》活动,提升昆明旅游整体形象。五是推动文体活动赛事与旅游的融合发展。通过组织开展第六届中国聂耳音乐合唱周、上合昆明马拉松、昆明滇池国际龙舟争霸赛、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形成文化旅游和健康旅游新亮点。10:34昆明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戴 彬二、下一步工作计划在区域性国际人文交流中心建设方面,我局将加强对外开放合作平台建设,推进昆明国际友城旅游联盟等国际性组织发展壮大,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南亚城市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推动合作项目化、事项化。充分依托中国(云南)自贸试验区昆明片区建设机遇,扶持一批有实力的旅游企业加快走出去和引进来。争取国家支持,在昆明机场实施更为灵活的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力争新开设一批免税店,提高国内外游客在昆购物消费水平。开展多形式国际招客工作,与海外主要客源城市建立国际旅游精准营销联盟,实施互惠营销政策,吸引海外增量客源。依托昆明国际友城开展昆明文化旅游推介,与世界旅游联盟、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亚太旅游组织等合作开展昆明营销推广,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地区第三国游客的旅游推介。积极参与 长江经济带区域城市文化旅游合作,大力开展2020年昆明市旅游市场开发活动,宣传推广昆明旅游形象。重点打造世界春城花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健康之城昆明城市形象IP。重点赴成都、重庆、长沙、武汉等城市客源地开展专题营销,提升区域性旅游合作效果。不断提升国际体育品牌赛事品质,举办好昆明高原半程马拉松赛、中国(昆明)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重点品牌赛事,助推中国健康之城建设。在历史文化名城品牌打造方面,认真做好文物保护修缮和合理利用,实施不低于20项各类文物保护利用工程,继续深入推动云南陆军讲武堂等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实施,加大翠湖、官渡古镇、龙泉古镇三大博物馆群落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云南普洱茶博物馆项目建设,做好闻一多纪念馆、云南大学历史博物馆、60军专题展的布展陈列,启动昆明市博物馆青铜展提升改造,不断彰显历史文化名城深厚底蕴。持续做好文物执法巡查,坚持做好市级专项检查和县(市)区日常巡查工作,有效杜绝破坏文物的违法行为,及时排查处置文物保护单位的消防安全隐患。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昆明市博物馆业发展,持续推动文博与旅游的互动融合,积极开展好流动博物馆等相关活动,充分发挥好博物馆社会效益。健全非遗名录体系,完成第五批市级非遗名录公布,启动第五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申报。扶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带徒传艺、参加展示展演等活动。加强对非遗资源的合理利用,积极振兴传统工艺,推动非遗旅游产品开发。继续举办传统民俗节庆、地方戏曲等非遗文化品牌活动,遴选精品项目参加云南省第二届传统戏剧曲艺汇演、云南省民族赛装文化节等非遗展演。继续深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在文旅融合工作方面,全面对照梳理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有针对性进行查缺补漏,确保十三五各项工作任务按期完成。紧紧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发展战略,聚焦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品牌、国际旅游目的地,建设区域性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和深化推进旅游革命的中心工作,以问题为导向,掌握实情、顺时应势,高质量编制好《昆明市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深入贯彻落实《昆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立足文化资源优势和特色,从资源产品、产业业态、空间载体、服务管理等方面,多角度、多领域推动文旅融合。重点打造培育一批文旅融合项目、艺旅融合项目、体旅融合项目、康旅融合项目、花旅融合项目、博旅融合项目、展旅融合项目。推动历史文化+旅游、传统技艺+旅游、公共文化+旅游、乡土文化+旅游、品牌活动+旅游的发展,探索科技+文旅、商贸+文旅、工业+文旅等发展路径。进一步提升昆明旅游产品的文化含量和文化品质,切实推进文化旅游的真融合”“深融合

       昆明市科技局局长王键发布新闻


       围绕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一光荣又极具挑战的政治任务,昆明市科技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昆明生态、资源、产业定位和区位优势,通过整合集聚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要素与资源,支持一批重点科技项目,汇集一批业内顶尖专家人才,突破一批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打造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拓展科技交流合作渠道,为科创中心建设汇集核心力量。现将有关情况发布如下。一、聚合平台、项目、人才三要素为科创中心建设发挥关键作用(一)打造高水平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平台一是打造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金字招牌。去年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大会成功召开、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线上平台建设顺利启动,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圆满完成,为以昆明为起点的对外科技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加良好的海外发展平台和广阔空间。二是打造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科技服务业合作中心科技辐射高地。与多家南亚东南亚国家专业科技服务机构正式建立合作,打通国际合作新通道;三是国际科技孵化器建设初具雏形,拥有国际科技合作交流背景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服务机构,为促进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促进高层次国际科技人才交流往来一是国外智力(管理)人才引进取得成效。2019年,争取各类国外人才项目17个,创历史新高;全市办理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1207件。二是开展国际技术转移经理人培训,极大促进昆明和南亚东南亚国家间的科技合作交流和技术转移工作。三是加大与国际顶尖科学家和团队引进力度。联合在昆企业共同与国外顶尖团队深入交流,就引进人才和项目进行深入对接,目前在细胞技术等生物医药大健康领域取得了实质合作成效,为昆明国际化道路提供智力支持。(三)支持高质量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建设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光伏发电技术、畜牧技术、种植养殖技术、信息技术等一批先进科技成果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国际科技双创活动扎实开展,去年来自全球超过100个国际项目在昆明进行路演,超过200家企业进行了项目对接,其中来自俄罗斯的AI智能招聘技术和国际技术展示交易平台技术等20个项目现场签约达成合作。10:41昆明市科技局局长 王键二、采取有效措施,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有效驱动科创中心建设昆明市科技局积极探索建立科技交易市场体系,促进科研成果与投资基金、科技型企业的信息交流和项目匹配。同时,发挥区位优势,不断增强区域科技服务能力。一是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昆明市)、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云南省科技厅)、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云南省科技厅)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融合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金砖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和澜湄GMS跨境电子商务之间的国际合作已经达成一致,进入实质合作阶段。二是依托合作平台收集发布南亚东南亚国家科技需求分析报告白皮书,对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技术需求征集分析,及时对全市相关企业进行信息发布,为企业寻求国际合作提供了准确的信息和桥梁,目前全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省级)总量突破60家。三是昆明市科技局和国内主要城市科技管理部门逐步建立起了畅通的科技合作交流机制,将汇集科技成果走向海外;一批具有国际科技合作背景的企事业单位正积极向南亚东南亚国家布局和发展,并带动昆明企业走出去,拓展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三、对标发展方向,新的国际化科创体系构架基本形成昆明市科创体系不断完善,一批创新要素带动科创体系框架基本形成。截至去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有1026, 占全省的68.2%,科技服务业产值增幅47%。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32人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才推进计划,1705人入选云南省带头人后备人才和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全市共有各级重点实验室118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60个、市级52个;各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5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89个、市级82个,这些项目平台人才围绕产业发展开展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推进重大专项技术、重大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培育,使科技创新平台真正为科技创新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院士团队高举大旗,助力创新工作。云南农业大学朱有勇院士、中科院植物所郝小江院士将分别担任昆明高原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昆明生物医药大健康科技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从生物资源优势、产业发展方向、人才引进激励、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为科创中心贡献力量。10:43昆明市科技局局长 王键四、谋划创新突破,营造科创氛围(一)切实做好科技创新顶层设计,突出国际化一是以国内为基础支撑,以国际为必要补充,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合作,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市场配置资源原则,把国际化道路紧密融入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二是结合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昆明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积极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强化科技管理的人性化体验,修订制订一批与时俱进的创新制度。             (二)切实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突出外向型围绕信息及芯片产业、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高原特色农业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6大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全市新建20个公共科技研发平台,建设10个市级对外科技合作基地,逐步加快形成具有区域性国际影响力的科技研发平台集群。做好国际化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设运营。积极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进一步完善国际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平台的服务功能和使用便利性;二是开展企业需求数据库和科研成果数据库的建设。试点开展科技揭榜制度,为昆明产业发展精准发力。(三)科技抗疫,为保障民生提供支持第一时间向全社会征集关于抗击冠状病毒疫情的科技攻关项目,从应急体系建设、药品疫苗研发、防护技术研究、免疫能力提高、干细胞治疗、防疫物资生产等多个领域全力支持全市抗击疫情工作,筑起了科学防疫的第一道围墙。居安思危,充分发挥科技招商的优势,注重引进一批对全市生物医药大健康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力争在昆明形成生物医药大健康高端设备生产基地。昆明市科技局一定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牢记历史使命,不负人民重托,用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风和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担当,把建设区域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宏伟蓝图用具体行动描绘在美丽的春城大地!

       昆明市大健康办副主任 杨晨发布新闻

       很高兴在这里向大家通报我市全面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国际影响力工作进展情况。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大健康办,向长期关心和支持昆明大健康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分三个部分介绍:一、《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20年度行动计划》的出台,是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重要支撑和抓手2016年,昆明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的奋斗目标,把全面提升世界春城花都的城市美誉度、历史文化名城的品牌吸引力、中国健康之城的国际影响力作为我们发展的重中之重。随后发布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实施纲要(2017—2030)》,提出力争到2030年,把我市基本建成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闯出一条昆明特色的跨越发展之路。今年48日,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向社会发布了《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20年度行动计划》,进一步明确了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成为指导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提出全市将启动交通、能源、外贸、科创等领域的45项重点工作。其中,大健康领域包括夯实健康城市基础、着力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强化健康品牌的营销推广等三个方面的15项具体工作,为加快中国健康之城建设提供了有效支撑。10:52昆明市大健康办副主任 杨晨二、中国健康之城的建设工作正稳步、高效推进自2016年昆明提出要基于大生态,依托大数据,结合大旅游、大文创,发展大健康的整体思路以来,我们从开始,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摸索,主动辟新路、谋转型,在建设中国健康之城这张白纸上描绘着独具昆明特色的美好蓝图。三年来,我们多次赴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汇报昆明市大健康发展的思路,以及推进工作的情况和需要国家和省支持的事项。国家发展改革委支持昆明发展大健康产业聚集,云南省政府多次召集省级相关部门专题研究昆明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在资源配置、产业布局、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给予我们诸多助宜。得到来自国家和省级各部门的认可、支持和指导,使昆明获得了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和不可多得的外部合力!三年来,我们多次到国内领先的大健康产业园区、知名企业考察学习,拜访专家团队、汲取发展经验;我们深入调研、梳理发展基础、思考产业布局,编制印发了《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年)》,明确昆明未来近10年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重点聚焦7大重点领域、27个方向、7个特色集群以及8大工程,不断拓展产业全覆盖、健康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大健康产业体系,大健康顶层设计正逐步完善。三年来,我们狠抓招商引资,服务大健康重点项目建设,充分发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围绕高端医疗、生物医药、细胞产业、疫苗工程、中药材种植加工、养生养老、康体健身、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通过采取领导带队招商、龙头企业以商招商、行业关键项目对口招商等多种形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市政府先后与阿里体育、爱仁医药科技、北京博奥生物、阿里健康、泰康人寿等多家知名企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加快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新药研发生产基地、鹏瑞利国际健康城、薇诺娜新中央工厂、绿地健康城等重点项目建设。经研究梳理,建立大健康重点项目库,截至2019年末,全市大健康产业在库重点建设项目共84个,2019年实际完成投资200.3亿元,大健康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10:55昆明市大健康办副主任 杨晨三年来,我们凝神聚力,有序推进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在中国科学院有关机构和各界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下,我们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经过多次国内外专家咨询,确定了主馆的选址,形成了馆库园一体的建设形态和功能定位。特别是,201910月,云南省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昆明市人民政府在昆明正式签订了《云南省人民政府 中国科学院 昆明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国家植物博物馆协议书》,为国家植物博物馆建设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形成强大合力,工作迈出坚实的步伐!三年来,我们不断夯实健康城市基础,与省市有关部门一道,积极争取国家优质医疗资源向昆明倾斜,推进合作建设国家呼吸疾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以及省妇幼保健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官渡区、五华区人民医院等一批重点卫生项目的搬迁和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三年来,我们通过南亚博览会、南亚东南亚商洽会、第十九届世界植物学大会、中国植物学会第十六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昆明大健康国际论坛、中国(昆明)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外国驻华使节团访问等高层次大型活动,以及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国内主流媒体,还有通过创办《健康之城》杂志及健康昆明城微信公众号,多渠道、全方位地向社会传达了昆明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的理念和思路,助力昆明大健康发展,不断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10:57昆明市大健康办副主任 杨晨三、下一步工作重点201912月,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给中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和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需求空前提升。对我们而言,一方面坚定了我们既定的建设中国健康之城的决心和方向;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认真思考如何尽快补短板、防漏洞、强弱项。2020年,我们将围绕三年来开展的具体工作继续奋发有为,尽快弥补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给我们带来的影响和启示,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在夯实健康城市基础方面,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合力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尽快争取优质医疗资源在昆落地。依托昆明独特的区位优势,探索打造对接南亚东南亚健康市场的高端平台,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展国际医疗合作。加大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以疾病控制为中心,强化基层医疗和疾病控制体系相结合,优化公共卫生系统建设,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充分用好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技术手段,重点发展远程医疗、健康咨询等新业态。积极发挥公办养老机构托底作用,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民健身路径及体育健身工程点,进一步完善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二是在大健康产业发展方面,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沃森生物、赛德特生物、舜喜医学等企业和项目为重点,积极发展新型疫苗、基因及细胞、再生医学、精准医疗服务,加快生命科学高端领域的培育和发展。依托区位优势、资源配置、产业基础等条件,积极推进通盈药业双环铂新药研发生产基地、国药中生云南血液制品产业化基地、华润云南配方颗粒等重点项目建设;支持本地药企的提升改造,用好用足省政府出台的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关政策,不断优化健康产品制造体系。做好鹏瑞利健康城等康养项目的跟踪服务,鼓励建设涵盖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健康养老等复合型养生养老服务机构,不断提高康养服务整体水平。继续打造精品体育赛事,盘活现有公共体育设施,通过数字化手段做强健身体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科技、传统医药与生态环境相叠加的健康旅游产品,促进昆明市健康旅游向高端医疗服务、中医药特色服务、特色康复疗养和休闲养生协同迈进,不断提升健康旅游吸引力。还有就是我们目前正在调试准备上线运行的昆明市大健康产业地图,将利用数据可视化技术,实时、直观、清晰、详细地展现昆明大健康产业运行的真实状况,为昆明大健康产业决策发展提供有效支持。三是在强化健康品牌的营销推广方面,做好健康昆明城微信公众号及《健康之城》杂志的管理运维,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拓宽宣传渠道,树立健康城市品牌形象。加强在对外交流、招商引资等重大活动中集中展示和传播昆明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的工作力度,提升中国健康之城品牌的国际影响力。2020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在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等有关工作的同时,按照《昆明市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2020年度行动计划》扎实开展工作,打响中国健康之城城市品牌,为昆明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贡献力量!各位媒体朋友们,昆明大健康发展充满生机、潜力巨大,诚挚地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关心、支持并参与昆明大健康发展

回到顶部图片